疫情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如何应变?

发布者:吴青科发布时间:2020-02-05浏览次数:6618

本文作者: 陈志,张爱民,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疫情下的高校思政课如何发挥育人作用?思政课程的原定的教学计划还能照常实施吗?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在线集体教研和网络备课活动,预估疫情下的教学的变数,积极筹备新学期思政课的应变策略。

一、针对疫情制约思政课教学的突出问题,积极准备预案,因事而化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自觉行动,知行合一。宣传教育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主渠道,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不可替代。在2016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当前疫情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利用新机遇,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疫情的持续如果导致了开学授课时间推后,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将难以完整执行,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增大,开学后学习进度加快,学生心理压力会有变化,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组织了以教研部为单位的教师在线集体研讨、备课、商量对策。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疫情压力促改革创新,以教学改革创新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

第一,以疫情压力为契机,推动完善思政课开学之前,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的线上互动沟通机制,推进任课教师线上课前指导教学班的规范化、制度化;第二,以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为案例,挖掘社会热点事件的教学价值,推进思政课教学关注社会事件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第三,推动思政课教学去直面舆情期形形色色的网络言论和各种思潮,为学生答疑解惑,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力和辨别力的成长;第四,加速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的建设进度,做好远程视频教学、慕课教学的预备。

二、针对疫情造成的思想问题,开展师生线上沟通,积极疏导,排忧解惑

学生长期被疫情在家里,活动局促,食物单调、害怕传染等原因,有可能产生焦虑、不安、怨言和意见。网络上的各种消息言论,有正能量的话语,也有危言耸听、悲观失望的,林林种种的因素均会一定程度地给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造成一些压力。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不可替代,在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伟大战役中,高校思政课及其教师队伍,也肩负重大责任。

因此,我们建立了开学前思政课任课教师与学生班级群的线上沟通机制,教师参与班级群讨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疫情发展,拥护党中央的防疫政策,鼓励学生言论中的正能量,发现学生不良的思想或心理苗头,摊开说、讲明白,舒缓一些学生负面的情绪,为新学期的开学,营造一个好的思想氛围。

三、思政课教学要直面社会上的众说纷纭,积极回应,引领学生思想

对于党和政府防控疫情的种种努力和成效,网络上有支持的,也有冷言冷语的;国际上有赞美的,也有造谣中伤、抹黑的;港台的一些敌对势力也不时地搅局或发表一些不良言论。我们认为,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课程讲授中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因此,思政的教学改革的一个内容是:教学要突出问题意识,教学要有能力回应网络上对疫情防控的形形色色的恶意言论,对于科学防控措施和伪科学防控措施,对真疫情通报和伪疫情谣言,对西方政要利用疫情抹黑、唱衰中国经济政治的言论等,要在教学中把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的分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认识社会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意识形态中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的能力,维护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要因事而化,在教学中,从正面和反面辩证分析热点问题,把价值观引领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回答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正面事件和负面事件两方面辩证分析案例问题,答疑解惑、因事而化、理直气壮地讲明防控疫情期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教会大学生以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看待负面事件。

四、结合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件开展教学,弘扬爱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进行爱国教育

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政治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方针。因此,新学期思政课教学要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要针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伪爱国言论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在防控疫情中的优越性和高效率,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实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五、针对抗击疫情中发生的感人事迹、模范人物,讲好典型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思政课程教学要针对抗击疫情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迹、模范人物,讲好典型故事,弘扬人民主体观无私奉献观为人民服务观抗疫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教学内容要突显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不仅要在教材内容的中国精神知识理论的传授上下功夫,也在抗击疫情事件所内涵的精神价值方面下功夫,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对典型事件所内含的精神价值进行挖掘和凝练,弘扬中国精神

六、推进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朋辈互育,在教学方式上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同时,要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道是:教师千讲万讲,不如学生自己想;教师千说万说,不如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想明白的东西,要比听老师讲明白获得感要多得多,学生自己想明白的东西,自己能够真正相信,容易形成信仰。

在教学方式上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有对话式、讲演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我们的做法是,在开学前,思政课程针对防控疫情设置3-5个问题,征召3-5个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开展朋辈互育的对话式教学,每个小组给20-25分钟时间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论断,然后台下听众提出质疑,台上台下对话互动,最后教师在做讲评总结,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这种朋辈互育的对话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自觉学习和展示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动活动中,增强了主动感与获得感,教学效果更好。

七、针对课程教学和专业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不足的薄弱问题,开展疫情防控的协同教育,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率

针对大学生的疫情防控教育,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学的努力,还需要各方的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疫情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学主渠道进行疫情防控的显性教育环节,还需要众多专业课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疫情防控的隐性教育环节。只有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形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疫情教育合力才能取得好成效。福建师范大学十年来坚持实施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副校长挂帅、以各个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5门思政课的课程负责人、教务处长、学工部长为成员的福建师大课程思政教学中心,由中心负责实施开展在专业课中植入思想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工作,从而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内教学课外教育的大协同格局。


http://mooc.people.cn/n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