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作学术讲座

发布者:张翎发布时间:2023-06-06浏览次数:10

527日,文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汤拥华教授作题为《柄谷行人之后的风景批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余岱宗教授主持,分为上下半场,文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上半场,汤拥华教授主要以当代学者的研究为例,说明学者们如何利用柄谷行人的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风景书写。汤拥华教授通过梳理“风景”概念被发现和探索的历程,强调“风景”是对立于故事、神话和传说的晚近发现,由此引出柄谷行人的观点:风景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现成的风景,也不是文化意义上现成的风景,而是还原(去除)其背后的宗教、传说或某种意义而被“发现”的风景。汤拥华教授谈到,柄谷行人风景概念中“发现”和“颠倒”的逻辑是包含审美和孤独的内心状态的,而这又需要掌握特定的言说“民族”的语言之后才可以被完成。在西方式的风景审美下形成的主客对立会引发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比方柄谷行人所指出的日本风景建构的“逆向东方化”问题。总而言之,柄谷行人将“风景”视为一套现代观念装置,学者们在这条路上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中场休息之后,汤拥华教授衔接了讲座上半场的内容,他以若干文本分析解读再次说明了风景受到了作为眼光的泛神论的影响。风景的书写是对传统书写和陈词滥调的反拨,是一种“临照的诗学”:被看的不再只是一种景象或氛围,亦可以成为一种观看宇宙的形式,而类似现代都市的景观也能在宇宙的视角下成为审美对象。汤拥华教授在此处辨析了“混杂”的概念,指出了其中包含的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再回到柄谷行人处,强调柄谷行人通过结合多种理论资源形成了富有抵抗意识的跨越性批评。最后,汤拥华教授借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思想以及时间与空间视角提出,风景理论不仅仅是反思和批判的,它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视角、一种“传统的旅行”或文化更新的动力。“历史与记忆的融合,某种程度上就是山水与风景的融合”,借由风景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并力图在理论方案有张力的融合里创造跨文化视域中发现与发明的契机。

讲座结束后,汤拥华教授解答了老师同学们的提问,余岱宗教授也对讲座进行了点评。汤拥华教授使用了大量易读易得的文本,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围绕柄谷行人之后的风景批评,回顾对风景的认识和理论的发展,也指出了风景当下和未来的更多作用和可能性,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